根据《福布斯》的一篇专栏文章,随着比特币价值飙升,越来越多的研究开始探讨其对国家货币政策的潜在影响。这些研究由美国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等机构主导,揭示了比特币可能对全球金融秩序带来的深远冲击。
欧洲央行的研究指出,比特币增值可能加剧财富分配不均。当比特币价格上涨,早期持有者的财富迅速增加,但这些增长未创造新的经济价值,而是转移了其他人的购买力。随着这种效应加剧,未涉足比特币的民众可能也因购买力下降受到影响。这种现象与坎蒂隆效应类似,该理论认为早期接触新货币的人率先受益,最终稀释一般民众的购买力。
此外,明尼阿波利斯联邦储备银行的报告指出,随着比特币等加密资产的普及,政府通过发行国债进行赤字支出的难度增加。报告指出,如果民众广泛持有比特币而非国债,政府可能需更依赖税收平衡支出。为此,报告建议或需采取禁止比特币或对其持有者征收特别税的措施,以维持债券市场的稳定。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也在2023年的政策报告中提出警告,加密货币可能削弱经济不稳国家的货币政策有效性,建议各国对加密货币采取审慎态度,尤其是避免将加密资产赋予法定货币地位,以保护货币主权。
总体来看,各方报告显示,政策制定者愈发重视比特币的潜在风险。IMF甚至在2022年对阿根廷的援助协议中加入了限制加密货币的条款,以控制其风险。从学术研究到政策措施,全球金融体系似乎已经开始为比特币的长期影响未雨绸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