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
在内容创作领域,有三个关键因素在起作用:"困惑"、"突发 "和 "可预测性"。
困惑度衡量文本的复杂性,而突发性则仔细检查句子结构的起伏。
最后,可预测性是指预测下一句话的可能性。
人类作家往往会在散文中加入大量复杂的内容,将复杂的句子与简洁的句子交织在一起。
相反,人工智能生成的内容往往保持一致的模式。
因此,当我们开始着手改写即将出版的文本时,我们必须为其注入大量的困惑和突发性,同时努力降低可预测性。
这项工作的媒介仍然是英语。
Meta 公司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扬-勒昆(Yann LeCun)就人工智能带来的生存威胁问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这种说法为时过早,而且荒谬绝伦。
LeCun 在 10 月 19 日接受《金融时报》采访时表示,他认为过早对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监管只会巩固大型科技公司的主导地位,扼杀竞争。
他接着宣称:"对人工智能的研发进行监管,效果会适得其反,令人难以置信。"他指责监管机构以人工智能安全为借口,进行所谓的 "监管俘获"。
2022 年 11 月,在 OpenAI 的 ChatGPT-4 问世的催化下,人工智能的地位急剧上升,这促使各行业思想领袖敲响了人类面临潜在威胁的警钟。
常被称为 "人工智能教父 "的杰弗里-辛顿(Geoffrey Hinton)从谷歌机器学习部门卸任,致力于 "提高人们对人工智能危害的认识"。
同样,人工智能安全中心(Center for AI Safety)主任丹-亨德里克斯(Dan Hendrycks)今年 5 月在 Twitter 上强调了解决人工智能生存风险的紧迫性,并将其等同于大流行病和核战争等全球优先事项。
与此相反,Yann LeCun 在最近的采访中对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人类灭亡的说法提出了质疑,认为这是 "荒谬的"。
他认为,在我们拥有能够与猫的学习能力相媲美的系统设计之前,关于生存风险的争论仍处于初级阶段。
LeCun 还断言,当代的人工智能模型没有达到它们所标榜的能力,缺乏对世界的深刻理解以及规划和推理能力。
根据 LeCun 的设想,人工智能的最终作用在于改善我们的日常生活,成为我们与数字世界互动的媒介。
然而,人们对人工智能力量的担忧依然存在,因为英国人工智能工作组的一位顾问发出警告说,人工智能可能会在未来两年内对人类构成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