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区块链技术的发展,以及其价值被越来越多人所认可,区块链也在不断走进高校。普林斯顿、MIT、斯坦福、哥伦比亚……当前几乎所有的美国顶尖大学都设有区块链课程。早在2018年,在哥大任教的Max Li教授就在研究生工程学院开设了该校第一门区块链课“区块链技术”,面向研究生群体讲解区块链底层技术。同一年,Li教授也将区块链课程带进了国内高校,清华大学、北京交通大学都有他开的课。
每天睡觉4个小时,全年每天工作15到20个小时,同时保持极高的工作效率,Li教授是名副其实的“工作超人”。在教学和科研之余,Li教授还是一名投资人,是一位创业者,身兼美国区块链和人工智能研究咨询机构Nakamoto & Turing Labs联合创始人、纽约区块链投资机构Aves Lair管理合伙人以及Web3基础设施Computecoin Network创始人,美中国际商会科技经济委员会会长等多个职务。
近日,Cointelegraph华语CEO Tracy Zhang在哥伦比亚大学校园见到了Max Li,并对他进行了专访。
区块链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系统
今天,比特币可以说是家喻户晓,而在2011年,知道的人可能就是“凤毛麟角”了,Max Li是其中的一员。拥有电子工程和理论数学两个博士学位,Li对于了解其中的技术并没有什么障碍,但这一次,他错过了。
“我最早接触到的区块链不是区块链,可以说那个时候区块链就是比特币。”Li教授表示。事实上,数字货币本身不是新的概念,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但历史上的多个项目最终都以失败告终,因此彼时比特币并未引起他的注意。
转眼到了2015年、2016年,随着以太坊的横空出世及其生态的不断壮大,Li教授开始认真关注区块链底层技术。他认为,从技术角度看,去中心化的一个核心问题就是同步。
Li介绍称,过往的系统中,同步都是以中心化的方式才能进行。比如,在通信系统中,都存在一个全局时钟,用户通话之前,整个系统需要先做同步,后面才能实现通话、视频。而对于比特币区块链,这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且非同步的系统,没有全局时钟,没有中心化系统做同步,但它通过共识算法解决共识问题,让非同步的节点以去中心化的方式达到同步。
“可以说,在人类历史上,区块链是第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系统,并且通过共识算法实现系统的同步。它不只有数字货币这样浮于表面的应用,这里面有很多可以做的东西。数字货币只是区块链技术的一个落地应用而已。”Max Li表示。
高校创业者特质:重技术,关注长期价值
高校出来的创业者一直都是区块链行业一股重要的力量,由哥伦比亚大学和耶鲁大学两位教授创立的区块链安全公司CertiK,由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教授创立的物联网区块链IOTA,都是很多人所熟知的项目。
在Max Li眼中,高校出来的创业者往往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非常重视技术,以技术为着力点,试图解决区块链领域的某些问题。“大学教授做的项目,都是有原创的东西,不管是共识算法,还是其他技术。”相对的,市场营销、社区建设方面可能是很多高校项目的短板。
对于创业来说,收入是很重要的一个指标。但Li认为,从他自身角度来说,高校出来的创业者更看重的是通过项目真正为行业发展做贡献,带来长期的价值,建立自己的声誉。
技术+长期价值,这也是Li自己做项目的理念。Web3.0基础设施Computecoin Network是Li创立的项目,早在2018年就开始在实验室中研究,而后投入到商业中,可以理解成为去中心化的亚马逊云或者阿里云。项目利用了AI、边缘计算、负载均衡等多项技术,区块链技术只是其中之一。
Li强调,作为面向Web3.0时代的基础设施,它必须是去中心化的,用户对自己的数据拥有完全的自主权;同时,它也能降低使用成本,充分利用去中心化的闲置资源,更加环保,更加可持续。
对于为什么选择这条赛道,Li教授指出,当前Web3.0的应用都运行在Web2.0的基础设施上,导致Web3.0的应用无法实现大规模的使用和落地。打个比方,苹果出了非常高级的新款手机,可以支持5G应用,但现在只能在3G网络上使用,应用的体验都非常差。用Web3.0基础设施适配Web3.0应用是势在必行的。
区块链行业过度金融化问题突显
学术和创业以外,投资也是Max Li工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专注AI和区块链两大赛道,Li看过的大大小小项目已经有数百个。Li表示,他越来越关注真正用区块链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项目,而不是带有金融属性的项目。
Li分享了自己在今年美国奥斯汀Consensus大会上的一些见闻:整个展区有几百个展位,基本都是交易所、借贷理财、DeFi、挖矿、钱包等等金融属性的项目,非金融属性的几乎没有。“这就是现在行业的问题,99%都是做金融的,这是不对的。10%的金融应用,90%的其他应用,这可能是一个健康的状态。”
金融类项目也是对于监管合规最为敏感的领域之一。对于当前的监管现状,Li表示,无论是寻求合规的项目方,还是美国证券交易所委员会(SEC)等监管机构,简单来说,大家都在摸索。“加密货币太新了,相当于两个人都不懂,一起去摸索,过程中不停交流,慢慢随着时间推移,最后能够产生一个比较完备的监管体系。亦敌亦友,可以说是这么一个关系。”
另一方面,从行业发展阶段来看,加密行业很喜欢和互联网早期进行类比,但Li认为两者存在很大差别。“90年代末、20世纪初,互联网兴起的时候可以说是百花齐放,有做搜索引擎的,有做门户网站,有做浏览器的,很多都是解决人类痛点问题的,带来人类的科技进步,带来我们日常生活的改变。而反观Web3.0的很多区块链项目,除了投机炒作,对于我们的生活并没有改变什么。”
在技术的圈子里,有一个说法,伟大的科技公司要能活到30年。Li表示,在投资中,他非常关注项目的技术能让它活多久。
“我的投资理念是,我想投到下一个推特,下一个Facebook,下一个谷歌,一家真正的科技公司,它可以活20年、30年、4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