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早些时候,新加坡金融管理局(MAS)发布了针对新加坡一些稳定币发行商的最新指导方针。
根据新加坡金管局媒体新闻稿新法规将寻求确保 "在新加坡受监管的稳定币的高度价值稳定性"。这些新法规遵循了公布去年 10 月发布的两份咨询文件并纳入了从这两份文件中获得的反馈意见。
新法规将适用于与新加坡元或任何 G10 货币挂钩的单一货币稳定币。这些货币包括美元、欧元、英镑、日元、澳元、新西兰元、加元、瑞士法郎、挪威克朗和瑞典克朗。
对稳定币发行者的新要求
首先,全球稳定币发行商将被允许继续在新加坡运营,但新框架不包括多管辖区发行。因此,新加坡金管局监管的稳定币只能在新加坡发行。
所有发行商还必须满足审慎要求,包括 100 万新元的最低基本资本或稳定币发行商年度运营费用的 50%。
稳定币发行者也不得从事可能给自身带来额外风险的其他活动,如借贷、投资、抵押或交易。但是,稳定币发行商不参股的姊妹公司可以进行此类活动。
此外,新加坡金融管理局监管的稳定币必须得到一篮子低风险储备资产的全力支持,这些资产与发行者的公司资产是分开的。这些储备资产还必须每日按市价计价,并每月进行一次独立估值。
在谈到这些新法规是否会对稳定币行业造成潜在伤害时,StraitsX 公司负责人 Kenny Chan 认为:"虽然需要进行一些调整,但我们认为这样的框架有助于整个数字资产行业的发展;低风险、有资产支持的稳定币在支持开发更多增值支付用例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
StraitsX 是一家发行以新加坡元计价的稳定币的公司,主要业务集中在东南亚地区。
稳定币的赎回也必须按面值进行,并在五个工作日内完成,赎回条件必须预先披露。
其他不符合这些要求或不在此框架内的代币将继续作为数字支付代币受到监管。
新加坡金管局此前曾提议,稳定币发行商必须聘请独立的托管人来保管客户资产,但新法规也允许海外托管人,前提是这些托管人在新加坡拥有持牌分支机构。
区块链情报公司TRM Labs的高级政策顾问Angela Ang认为,"新加坡金管局决定暂缓执行某些建议......这表明新加坡金管局正在倾听业界的声音,并对实际考虑因素保持敏感"。
适用于数字支付令牌服务提供商和银行的现有反洗钱和反恐融资措施也将适用于稳定币发行商。
Chan 也对新法规表示支持,他指出:"新加坡的监管环境对于生态系统参与者来说通常是实用和渐进的。新加坡作为一个值得信赖的全球商业中心,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至少可以借鉴这样的框架,并根据当地市场条件的最佳利益进行调整。"
微妙的平衡
正如预期的那样,新法规旨在保护消费者。新加坡金管局的咨询报告甚至如是说,指出业务限制的目的是 "防范和降低稳定币发行商的风险,以代替全面的风险资本制度"。
要求稳定币发行商保持 100%的准备金率,无疑可以确保在稳定币发行商需要关闭业务时,客户至少能够赎回他们尚未兑换的代币。
此外,禁止稳定币发行者从事其他形式的金融活动,如交易、投资和借贷,也能确保他们不会承担不当风险。
不过,这两个条件加在一起可能会略显限制。
像 Circle 这样的稳定币发行商确实以国债的形式持有抵押品,这可以被认为是一种低风险投资。不过,这也可能意味着稳定币发行商持有的任何超额资本(如利润)可能无法得到充分利用,因为他们不能参与交易、借贷或投资。
当然,稳定币发行商还必须考虑运营成本等开支,而他们的利润将用于支付这些开支,但除了这些成本之外,限制稳定币发行商如何使用他们的利润似乎过于谨慎了。
例如,通过研究和开发对未来项目进行投资,似乎并不是一件应该阻止的事情。
此外,100% 的储备金要求也意味着开发者在设计稳定币时可供选择的方案更少。
稳定币三难困境表明,稳定币有三个不同的目标,无法同时实现。因此,开发者必须从三个目标中选择两个作为重点。它们是价格稳定、资本效率和去中心化。
规定 100%的准备金率意味着稳定币将保持价格稳定。这可以说是最重要的目标。存在理由 通常通过抵押来实现。
届时,开发商将不得不在资本效率或分散化之间做出选择。
BUSD 和 USDC 等稳定币选择了资本效率,因此放弃了去中心化。Binance 和 Circle 则承担了发行、抵押和管理稳定币的责任。
此外,还有可能将去中心化和价格稳定结合起来,这也是 DAI 等稳定币的选择。正因为如此,这些币的抵押率过高,因此资本效率低下。
最后,还可以选择算法稳定币,这种币不依赖抵押品来支持其价值。这方面最突出的例子是 UST,它由其姐妹代币 Luna 进行抵押,直到去年这对代币发生大崩盘。
100% 的准备金率几乎肯定会违背算法稳定币的初衷,而算法稳定币可能仍有一些前景。
毕竟,传统金融机构并不总是保持 100%的准备金率,因为不太可能所有储户都在同一时间要求提款。
不过,加密货币与传统金融不同,在传统金融中,中心化是常态。由于没有像最后贷款人这样的中央机构,很难说加密货币应该享有与传统金融相同的特权。
然而,潜力依然存在--不对其进行进一步探索可能会证明是非常遗憾的。不过,鉴于新加坡金融管理局政策的谨慎性,除非有什么巧妙的建议可以打消他们的顾虑,否则这种探索可能还需要一段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