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访者:雾月,仙壤 受访者:DefiOasis
![](https://img.jinse.cn/7347882_image3.png)
本文是我们于1月26日采访推特上的AI Agent蓝筹猎手DefiOasis的文字版记录,DefiOasis主业为Wu Blockchain的作者/分析师,平日里专注于链上数据与投研分析,曾在AI Agent板块火热期间狙击多个蓝筹标的,把握住了ai16z、ACT、PIPPIN、TURBO等多个10倍乃至几十倍的标的,截至采访当天,总体取得了7~8倍的回报。
在本次访谈中,DefiOasis就其在AI Agent赛道的投资经历和投研方法论、建仓方式进行了简要科普,为大家系统的讲述了其宝贵的经验和见闻,对于广大投资者乃至从业人员都具有极强的参考价值,在此欢迎大家仔细阅读。
![](https://img.jinse.cn/7347883_image3.png)
(图片来自于DefiOasis的推文)
1. 雾月:你可以简单回顾一下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投资AI Agent相关Token的吗?
Defioasis:我平时对这种链上数据分析以及链上资产相关玩法比较感兴趣,从去年开始,我平时主要的关注点其实就在链上这块了。研究AI Agent的动机其实源自于我对链上资产的长期挖掘,我从去年开始一直在观察链上资产,但平日里看的多,投入的真金白银少,主要是觉得链上资产尤其是memecoin这种东西不能说服我投入大量资金。
但转折点在去年10月末到11月初时,当时一个现象级的项目Goat创造了AI发币这样的叙事,$GOAT在很短时间内飙升到了几亿美元的市值,然后Binance上线了其现货和期货,这件事让我重新对AI相关赛道展开思考。当然在这之前还有一些事对我产生了影响,一个是Worldcoin,它的发行者是OpenAI的联创Sam Altman,Worldcoin在OpenAI的Memecoin这样一个叙事下,FDV很快就达到了1000亿美元之多。
第二个是$TURBO,是由AI创建的memecoin,在CEX里涨了200~300倍。从这两件事情上,我感受到了大家对AI+Crypto题材的浓厚兴趣,也让我笃定和AI Agent相关的标的值得埋伏。
所以在$GOAT上线Binance后,我很快就看到了AI Agent赛道的潜力,觉得Binance有引领这个赛道的能力,于是我开始花时间潜心寻找一些AI相关的标的。那个时间点有几个标的令我眼前一亮,一个是ai16z,另一个是ACT。
从现在来看,ai16z似乎比ACT牛逼的多,但在当时,ai16z的创始人Shawn还不是很有名,而且他发行Token的方式包括代币合约也有问题。由于$ai16z的波动比较大人气比较小,我当时虽然也建仓了ai16z,但仓位不大,加上$ai16z曾一度跌破1000万美元市值,我后面也不敢买了,最后我重仓了更稳定且持有者规模更大的ACT。
第一次买$ACT大概是在去年10月初,算是我在AI+Crypto赛道里正式上仓位的第一笔操作,大概买入了3000美元。后面我在ACT到2000万美元市值后多次买入,均价大概是0.022美元,前后买了1万多美元。之后发生的事情很意外,ACT居然上了Binance,记得那天我还在曼谷参会,得知这个消息时是比较震惊的。$ACT上了Binance后FDV最高到了7~8亿美元,而我在ACT上Binance第二天就抛掉了很大一部分Token,剩下的一些到现在还拿着。
后面我确实观察到,AI Agent可以说是唯一从通用型Pump.fun发展到垂直化形成规模的赛道,然后我开始深入到这个赛道里去做一些投资研究。继ACT之后,我也陆续把握到了一些不错的标的,比如PIPPIN我曾重仓过,达到了10倍以上的回报。最后算下来,我在AI Agent赛道的整体投资回报,从10月到前几日差不多有7~8倍,最近行情暴跌后有所回撤,但还是有大概5倍左右的回报。
2. 雾月:那么你研究AI Agent的方法论是什么?可否举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让大家理解下你的投研方法论?
defioasis:现在的很多AI相关的资产,跟以前的一些AI项目有很多不同,最近人们关注的多的基本都是基于Pump.fun的这种公平发射的资产,项目方或创始人手里持有的资产可能都没有一些大户多,这种情况下需要注意项目方是否有长期主义,以及其背景条件能否把项目撑起来,如果创始人没什么道德的话,搞不好就弃盘或者开新盘了。
所以我对AI Agent的方法论就是,首先要从人出发去考察项目,看创始人到底是不是真的想把这个项目做起来,以及是否有能力把项目搞好。这方面我可以举一个例子,就拿刚刚的PIPPIN来说吧,12月时Solana和ai16z一起举办了场AI黑客松,我在黑客松的评委嘉宾里注意到了一个日本人,叫中岛阳平,我了解到这个人在做AI Agent项目,也就是PIPPIN,是一个儿童导向的AI Agent项目,觉得还挺有意思的,因为确实没看到过同类型定位的Agent项目。另一方面是,中岛阳平本身也是这场黑客松的评委,我就觉得,作为评委还要去参加比赛,证明自己,显然这个评委含金量更高。
后面我对中岛阳平的更进一步研究发现,他其实也是baby agi的创始人,这个项目在Github上面有2万多个星星。我又陆续搜了一些资料,发现这个BABY AGI还挺厉害的,作为AGI概念的一个产品,被很多的媒体还有论文给提及过,我觉得这其实可以证明此人的实力。此外这个人还是一家VC的合伙人,他们有投过一些Web3项目,有一些还上了顶级大所。
至此,我觉得从整体看,PIPPIN的创始人无论是技术还是资本运作、背靠资源都非常厉害,是一个比较有威望的人士。他作为一个比较有威望的人士,而且是实名的,那他rug或是弃盘的概率就要小得多。
当时我看到这个PIPPN市值是2000万美元左右,身边也没有很多人关注,是一个尚未被价值发现的标的,比较适合我。我比较倾向于在1000~2000万美元FDV的区间去买Token,后面我花了总计约4万多美元,买入了占总量千分之二的PIPPIN。后来PIPPIN的FDV一度跌破1000万美元,但我并没有因此抛弃筹码,因为我觉得这项目的创始人背景、技术都不错,基本面依然稳健,短期的价格波动不会影响项目本身的长期价值。
后面很长时间我没有管这些持仓,之后PIPPIN发生了转折,它要从单体Agent转型做AI框架,这使其估值发生了直线提升。这个消息出来之后,即便没有成熟落地开发框架,但大家这个创始人及项目本身是认可的,很快PIPPIN的FDV就飙升到了2~3亿美元。
做AI开发框架其实本质上意味着一个拆分盘,市场对于此类Framework的定价在AI赛道里是最高的,所以我当时觉得这项目不错,一直放心的持有没动,FDV到3亿的时候我卖出了一大半,剩下的到现在也没有动过。我觉得后面当它的这个框架真出来形成拆分模式的时候,它有可能会达到10亿美元甚至更高的FDV。
3. 雾月:你目前都看好哪些个AI Agent相关项目,以及看好的理由?
defioasis:其实看好的项目还是比较多的,像PIPPIN我现在也还拿着。我一般会选择FDV在2000万美元附近的标的,此外还有其他方面。我之前经常从Solana生态的AI黑客松去淘金,里面有挺多的评奖项目,我最近在陆续筛选研究其基本面如何。另一个就是像Virtual快到Solana生态上去了,后面可能也会发展出一些有意思的项目出来。Virtual已经在Base链上证明了自己的成功,所以很值得关注。
下面我先讲讲Solana黑客松出来的一些项目吧,这里分享一个,但并不作为投资建议。最近观察到一个项目叫Agentipy,它也是做开源AI Agent框架的,核心就是用Python将AI Agent连接到Solana的链上应用里去。它的路线图显示,可能在Q1推出一个自主叙事的交易机器人,在Q2推出LaunchPad。最重要的是Agentipy提到,要把它的代币APY作为飞轮参与其中,然后我也研究了它的代币APY,觉得设计的还不错了,虽然说也是基于公平发射的。
但是背后团队自己打了40%,并且全部去做两年的线性解锁。我觉得能做出这样的举动,说明这个团队还是有一定决心的,包括Agentipy的联创跟CEO都被Solana官推关注了,加上这项目是从Soalna黑客松出来的,起码也是有背书的,相对比较靠谱。当然这项目整体还是比较早期,有比较大的不确定性。我后面也会多加留意一下和跨链到Virtual上面发行的项目,这一块机会也比较多。
如果从整体来看,AI+Crypto赛道已经在慢慢过渡到AI Application也就是就是AI应用的阶段,在各种开发框架爆火之后,AI+应用的项目要多保持关注,AI+defi我觉也不错,就是AI+Crypto的原生叙事以及Defi资产和Framework,可能会有一些不错的机会,但这块还是处于很早期的阶段,没看到什么好标的。我现在还是保持观望,最近没入手什么新资产,大概是这样。
4. 雾月:你对当前的AI Agent赛道及其市场状态怎么看?你认为AI Agent的火热能持续多久?泡沫是否见顶?
defioasis:最近确实是比较凉的,但我认为AI Agent的机会还不会结束,因为AI相关概念是一个比较make sense的事情,Crypto圈外的AI产品还在快速迭代,在技术和资本层面都处于上升势头,我觉得这才是更重要的基本盘。其实有不少的AI标的都是受到了Crypto外界的因素驱动的,比如ai16z的创始人Shawn,他当年在Web2估计是一个边缘人士,到Crypto里面抓住机遇创建了ai16z,成为了AI+Crypto赛道中的佼佼者。我相信受到Shawn的影响,以后会有更多Web2和传统行业的人才进入到Crypto里做事。
另外,我觉得Crypto圈内的AI项目本身落后于传统行业,圈外的很多风吹草动,比如AI大厂的大动作,都会传导到Crypto内部,形成新的叙事、新的子赛道。此外,AI Agent算是目前是唯一一个从通用型Pump.fun转型为具备规模化的一个垂直赛道了。
除了AI Agent以外,其实并没有多少项目能从单纯的memecoin走出来,另一个勉强走出来的可能是Desci,但现在也非常凉。除此之外,就没有其他的赛赛道能够从通用型变成垂直化的,这本身就说明了市场对AI Agent叙事的炒作背后有实际需求。现在AI Agent整体行情大幅回调,主要是因为之前有点过热,而现在的单体Agent非常泛滥,反而倒逼大家都去卷开发框架,逐渐变得疲劳了。后面可能就是AI加应用、AI加一些Crypto原生叙事的时代。如果我的观点能成立的话,还是会有一些新的热潮,新的机会。
5. 雾月:最后一个问题其实是有关投资和交易心得的,比如说你的建仓和退出技巧,愿意跟大家讲一讲吗?
defioasis:之前我们都在讲投资标的问题,但我觉得仓位管理可能更为重要,因为选标的无非就是看项目的技术资源和背景。虽然现在是基于Pump.fun做公平发射,但调研的思路我觉得跟VC币差不太多,无非就是看技术资源背景、团队背书、筹码结构分析、老鼠仓和蓝筹地址等。我后面还是会重点讲仓位管理的问题。
假设有一个不错的资产,它总体会经历三个阶段:PVP、二段盘整、上所,大部分项目在PVP阶段就没落了,可能两三天就没了。而我以往的建仓风格,主要瞄准经历了二段盘整的资产。比如选择FDV在1000~3000万美元区间内的标的去布局,我一般习惯称其为“链上甜点区间”。
我之前发现一些不错的标的,在诞生前两天冲高之后,大多会回落到这个位置,然后进行一些盘整震荡。我一般只在这个阶段去进行一些仓位配置,特别是经历过一次或者多次70%左右回撤的标的,之后能稳定在1000~2000万美元附近的,我就会格外关注。
我如果看到一个还不错的资产,首先会把它加入到Watchlist里面去,然后对这些项目做一些评级,我大概是分为S 级、A级或其他级别。S级的是那些能形成模式盘的token,比如说它作为母币生态系统,能够从中不断产出子币获利,子币能够不断创造财富效应,人们需要购买母币去做交易,从而不断产生对母币的需求,这一点其实跟Pump.fun和Sol及Virtual的母币飞轮非常像。
所以大多数评S级的都是框架类标的,因为它们有机会形成生态,或者形成这种模式飞轮。像PIPPIN为什么能起来?主要就是因为市场对于他要做框架这个事的预期比较高。至于那些被评为A级的项目,主要就是从叙事背景、技术资源、团队这些指标去判断的,比如说创始团队过去背景还不错、有Solana基金会的背景等,或者创始人做过一些引发大家关注的产品、有可能发展成为新的赛道等等,我可能就给他打个A级,反正也是先加入到Watchlist里面先观察。
一般来说,只要是S级或A级标的我都会去建仓,每次建仓大概都是2000~3000美元这样的水平,但对于是否加仓或者重仓会考虑的更慎重一些,需要花更多时间观察,来决定是否会加仓,我需要到项目的社区里面去看开发者每天都在做些什么。
当定下这样的标准之后,我对每个Token的持有量也有一定限制,比如说我单个Token最高只持有千分之二这样的上限,如果FDV在2000万美元附近的话,购买千分之二大概就是花费4万美元左右。其实每一次加仓都是对标的做思考,如果觉得这个标的跟最初的购买逻辑相违背,就会果断的放弃加仓,或者是当标的大幅跌破1000~2000万美元的区间,我也会果断放弃加仓。
原则上我会至少拿到十倍再卖出,大概在两三亿美元FDV的时候。其实归根结底,建仓就是为了确保自己在车上,加仓谨慎,逐步上仓位,包括为什么要设置千分之二这样的一个硬顶,都是为了避免因为过度的盲目自信而一路加仓,使自己被套死在一个标的上面。
当然只要加仓了,我会相信自己对标的的判断。但上面所说的都是一些二段盘整的建仓思路,我感觉市场上大家也比较熟悉二段的套路,但你如果要Hold的话,还是比较难玩的,所以我其实也在做一些彩票流打法,也就是俗称的PVP了,但在这个时候也不再局限于AI,只要是链上的资产,都会有去涉及。
在缺乏大行情的当下,我觉得这可能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某种程度上也是为未来的潜在大行情做准备,感觉一直保持这种盈利的心态是十分重要的,我大概就是这样的一个情况。
雾月:今天听起来就是收获蛮多,非常感谢你来和我们进行这次访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