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GB Asia是一个致力于推广和普及RGB技术的交流平台,汇集了来自亚洲的技术爱好者和专业人士。社区会定期举办线下活动,包括后续的赛道项目孵化器,支持创新项目的孵化和成长 。
币圈叙事没有参照物,下一步怎么办?
Hello大家好,我是花椒,很高兴又能再一次通过文字和大家交流,上一次写公众号还是在2020年,记忆犹新
当年因为一篇教大家撸空投的文章爆火,我的公众号被无情的吃了永久停牌,后面也转站了Twitter和Youtube,彼时宏观环境/币圈叙事/情绪面都天差地别,难能可贵的是我还是和少数对行业有信仰的人一样,坚持了下来。
虽然16年就进入币圈,但是真正我觉得行业开始改变是在2020年,我那时候刚从海外回来,因为疫情,大半个时候都是在家里,之前有听过Eth Lend(后来改名叫Compound)但是对于DeFi,一直都很迷糊。
直到看到Youtube上多个DeFi测试的视频,我发现很有意思,就直接潜进去,没想到打开了潘多拉魔盒。
20年就尝试过Meme coin(空投)做过"CTO“,当时代币几百万市值,后面去了VC做了投资,写研报看项目,再后来下海创业4次,从懵懂到熟练融资话术,从新韭菜混成了老韭菜,一路走来,初心不变,还是希望Web3能改变点什么 。
2022年底,是第一波开始走熊的时候,市场已经无法再相信DeFI/GameFi等,当然,这时候市场还是buy in ZK/乐观欺诈证明等rollup叙事的,因为研报写了不少底层infra,我开始质疑ZK/Opitmusim的出现可否给未来带来什么新的改变,好像也没有什么。
后来的故事就是,OP先发,我拿了一波空投价值,但是OP承诺的Decentralzied sequencer没有实现(后面就没关注了) 接着就是Arb的发行,场内情绪高
人有的时候需要激情,激情能让你走的更快,但是信仰能让你走的更远。
很明显,大家对于ETH二层并没有信仰,ETH顾头不顾腚,两头都没法讨好,我开始转型看一些新鲜的叙事。
BTC生态,还有戏
23年正式转型专门看BTC生态,1月份从Vancouver Bitcoin Media的油管中看到Casey有一期专访,当时谈论的是Ordinals,我算是最早一批Ordinals的OG,当时对BTC研究不多,没日没夜的在补充新知识 。
Ordinals的跟踪聪确实以前中本聪是想做过的,但是需要链下的Indexer去配合,中本聪认为这是一件不合理的事情,但是Casery把这一块做了,我倒是并没有感觉有什么特别的,但很retro(复古) 。
Casey利用了SegWit 放宽了对写入比特币网络内容的大小限制,将铭文内容存储在见证数据中,使其可以存储最大4MB的元数据。所以有了一些小图片“上传”到BTC链,这也是疯狂的开始 (下图是我被受邀,作为第一届2023年7月Ordinals Summit在新加坡的嘉宾,送了我全通票?)。
2023年2月份,当时觉得BTC一层无法维持高价值的手续费,一层的fomo无法持续,所以果断创业做了一个BTC的二层项目叫 Goldstandard,老粉丝都知道,技术细节不过多去讲,比Merlin的EVM还是好太多,在一层上也创下了不少数据,给一层贡献了几万条TXN,用户加起来手续费也花了几万美金。
那时候,ChainX还没改名叫BEVM,Jeff还没下海做RCSV(后面变成了Bitmap tech -> Merlin Chain)babylon的主线任务还是让BTC跨链到Cosmos生态,在前瞻性上,我是比较靠前的,嗅觉比较灵敏,就是天时地利人和,总是缺失一环。
快进到9月,项目也做了很多开发,我也因为宣发/融资/跑会等忙的精疲力尽,时间卡的总是不对,没享受到10月份的一波BTC二层红利,由于资金原因,我们倒在了黎明前。
每一次的失败我都会总结并反思,路线是没有问题,但是中途的实践方法是需要调整的,恰逢中西方叙事冲突,中资VC一边拿不到海外好项目额度且急于上cap table,另一边又高举高打BTC生态,而同时间西方资本在推进包装过的Depin叙事,前身这个叫IOT(Intenet of money) 老得一套在17年玩客云就已经玩过的东西,不过当时上线了Helium mobile(和A&T)合作的手机套餐确实惊艳了不少人,但两边韭菜互不买账
老酒装新瓶,对我这个老韭菜而言,我是没有看到能大规模出圈的叙事。
RGB和闪电网络-王炸组合
回到BTC生态,静下心来研究一些我认为“新”的东西,比如RGB和闪电网络/DLC最早接触到RGB,中文圈基本上没有人在讨论,除了BTC Study的啊剑老师/Jeffery等贡献的RGB文章和翻译以外,中文的资料非常少。
LNP/BP几年来一共有几十个视频,每一个视频都是原版英文,时常在1-2个小时左右,我基本都看完,也做了不少笔记。
回到技术路径上,RGB不是一个公链,它的巧妙让我觉得这是一个独立于任何已知的系统,他是非常严丝合缝的,如果用一个公式去解释RGB是什么,那么应该是这样。
RGB =链下合约 + 链下资产 + UTXO链上所有权验证 + 客户端链下验证。
你可以说RGB是BTC上最原生的(无需跨链/无需软升级/开发超过6年/只采用BTC且永远没有协议代币)的智能合约系统,也可以说他是UTXO的管理系统。
我可以举一个例子解释一下RGB是如何运作的:
在用户A和用户B之间的RGB转账过程中,用户A首先准备好要转移的RGB资产(链下),并生成转账请求(链下),随后创建一笔比特币交易(链上)并在其中嵌入RGB数据(链上)。用户A将这笔交易广播到比特币网络(链上),矿工将其打包并确认(链上)。确认后,RGB协议节点根据比特币交易验证资产状态(链下),并更新所有权至用户B(链下)。最终,用户B接收并确认了新的RGB资产(链下)。
RGB最大的好处就是他的隐私性,可以说除了交易人和被交易人,所有人都不知道,也无法查找到。 等于说,在BTC上实现了另类的资产发行- 资产隐私,大家可别忘了,当BTC被创造出来后,70%的使用场景都发生在Silkroad(暗网的丝绸之路), 我们是不是也可以理解为未来的实际落地使用场景,真实需求其实也包括了 xx钱/支付呢?
那么依附在BTC上,可供发行的不仅仅是meme资产,如果是稳定币呢,这是一个多大的市场?
我自己对于BTCFI(BTC金融)有自己独特的见解,我认为未来的BTC金融并不是帮助BTC,让BTC变得更伟大,更流通。在一个供需不平衡的inefficient market(不效率的市场)中,找到帕累托最优。
相反,BTCFI应该是借用BTC的安全性,依附在他身上做金融。花费BTC是一件非常反人性的事情,可以从Microstrategy一直在买买买,发债也要抢筹码,美国ETF买完就放到Coinbase冷钱包,BTC在未来就是国家储备,是可以基于BTC的储备发行国家的“信用”货币,黄金美元过度到石油美元,下一步就是BTC美元
在BTC上做原生能快速扭转的支付系统-闪电网络,是有必要的,所以早在2010年就有很多密码学家在多方贡献闪电网络了,这也是我为什么说RGB + 闪电网络是王炸。
还记得在刚才RGB例子中的一个关键步骤-上链过区块吗??
“用户A将这笔交易广播到比特币网络(链上),矿工将其打包并确认(链上)。确认后,RGB协议节点根据比特币交易验证资产状态(链下),并更新所有权至用户B(链下)” 。
既然上链不可避免,那么通过闪电网络走(4000万TPS,比支付宝都快的速度)是不是更丝滑?
资产发行只是RGB中最简单的一环,链外合约的好处就是我们可以自定义任何东西和任意需求,比如通过链外合约实现AI大模型用存在BTC上,链外合约和物联网,还有链外合约 + VR太空探索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