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西柚, ChainCatcher
“积分制是项目方企图操纵市场的毒药手段,今后将不再参与积分类的交互活动”,这是一位老OG的最新表态,排除积分及刷单类项目是他筛选交互项目的新增准则。
4月30日EigenLayer发布代币EIGEN空投条件后,有关积分空投的争议就未停歇。当晚正和EigenLayer创始人直播的Bankless直播间,甚至关闭了用户评论。
EigenLayer除空投份额低于一些用户的预期、空投代币分批线性解锁外,还在领取空投时限制用户的IP地址,导致原本已获取大量积分的用户,却因IP地址属于被封锁区,而没有空投领取资格。
EigenLayer空投争议将积分制模式就被推到了风口浪尖上,撕开了积分制奖励的遮羞布,积分制系统下隐藏已久的老鼠仓、缩水、增发等问题也集中爆发。
抵制积分类活动的情绪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涨,拒绝参与积分类活动言论开始加密社区蔓延。Compound创始人发声“积分时代终结了”,“空投鼻祖”创始人建议项目“发行代币而不是积分”,曾经火热追捧的积分制在风评上似乎已走向了衰落。
备受争议的“积分制”:缩水、老鼠仓、大户的游戏、计算规则不透明
在Eigenlayer空投风波之前,积分制就已爆出多个争议问题:老鼠仓、缩水乌龙、PUA用户、大户的游戏、规则不透明等不满声音频出,Eigenlayer争议风波只不过将积分制隐藏的已久问题呈现在台前。
“老鼠仓”、大户的游戏是被诟病最多的问题。
就拿Eigenlayer空投来说,4月30日才宣布其空投快照日期是3月15日,但是有多个大户地址似乎像是提前知道内幕消息一般,在空投快照发生后的第二天就“巧合”地转出了所有存入代币。
如传奇交易员GSR刚好就在Eigenlayer快照一天后的3月16日将自己价值700万美元的wBETH转出;Binance新注资的钱包同样在3月16日将存入在EigenLayer价值1300万美元的wBETH全部提取了出来。
这些诡异的精准转出时间让用户不得不怀疑这些人是有内幕消息的。
将积分制发扬光大的Layer2网络Blast曾被社区用户指出,Blast曾未做出任何公告或公示的情况下,给某些Dapp偷偷增发了大量黄金积分。
因积分火爆一时的去中心化GPU项目io.net,在4月被用户质疑存在积分老鼠仓,项目方和VC等机构疑似伪装成普通用户在联合偷挖积分。
另外,积分制项目由于计算规则不透明、不清晰导致的积分缩水、数据出错、PUA用户等问题频出。
同样是发生在io.net官方升级系统后,多位GPU挖矿用户发现其平台积分数据显示错误。随后官方表示,网站显示的积分值仅来自内部测试,这些测试是根据过去的部分快照和部分占位值,并不反映用户的Ignition奖励计划中的真实积分,已在着手解决。不过,现今io.net的积分数据混乱、多卡被视为单卡计算等问题仍未解决。
2月,再质押协议EtherFi陷入“积分缩水和偷积分”的争议,有社区成员反应,质押数和质押时间相同情况下,与再质押协议Renzo相比,EtherFi较Renzo少了约10%的Eigenlayer积分。官方回复称,协议主页显示的积分数据确实有误,用户实际所获得的EigenLayer积分比当前错误显示的数据要高很多。
3月,Blast主网上线发布的新积分玩法“口碑翻车”被指PUA。新规则要求用户将ETH积分迁移至主网,可享受10倍膨胀,但是用户迁移需支付Gas费大约在50美元上下,对于小散用户来说成本过高,且用户迁移后发现膨胀系数是0-10倍的随机数。
尽管后来Blast官方表示是UI计算错了,漏洞已修复,但也给留下了积分计算规则不透明的诟病。
但对于未迁移至主网的用户,意味着积分不再有翻倍的机会,原有的积分价值将会被稀释贬值。如果想要推出需将资金提现至主网后,再等待十几天之后才能操作,导致参与的用户骑虎难下,不继续放钱和当“黑奴”去交互Dapp,你的积分就其它人稀释。
有社区成员表示,Blast把用户带上一辆下不来的车,不仅抹杀了他们的前期贡献,让他们真金白银挖出来的积分被稀释,还要承担新项目Rug等资金风险。
有网友形容,Blast主网积分的玩法,相当于你丈母娘说结婚十万彩礼就可以了,但等到结婚前一晚,女方突然说再加点钱吧。
另外,由于现今的积分制多是以存入的资金体量和时间维度来计算,大户的资金实力可形成了单方面的碾压,显然已成为“大户的游戏”。
在EigenLayer的空投中,孙宇晨一个人的EIGEN空投数量就有355万个,而第一季空投总数量为8350万枚,其个人占比高达4.26%。
关于现今项目的积分制活动,加密用户@sunlc_crypto在社交媒体表示,所有刷单类、积分类的项目,接下去也不准备参与了。
所有人都拼命刷交易量卷积分,但最终规则解释权完全在项目方手中,积分怎么兑换代币,甚至是不是按照积分来兑换都是项目方说了算。
积分制争议背后:投入产出不成正比
现阶段,大部分项目的积分制玩法大同小异,主要集中在简单的“拉人头、存资金、赚积分、争取空投”的阶段,泛滥成灾的积分玩法已出现审美疲劳甚至被唱衰。
加密项目运营从业者Ken(化名)在接受ChainCatcher采访时表示,积分制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它的本质是让用户与项目进行更积极的互动,以换取积分,将定性衡量标准转化为可量化的指标。如果使用得当,积分是收集有关该项目的相关社区信息的好方法。
“现阶段的Web3积分争议背后是,用户投入与产出比不成正比的矛盾。”Ken解释道,积分体系设计的核心在于,达到平台的投入产出和用户的投入产出之间的平衡。
在Web2世界,积分体系设计,最重要的就是两部分:积分从哪里来,积分又到哪里去,也就是积分的获取和积分的消耗。
站在平台的角度,积分体系设计的核心,是平台想让用户做什么,就设置对应积分奖励任务,用户完成即可得到对应的奖励。积分发放到用户账户之后,要想办法引导用户把积分消耗掉,在消耗的同时继续带来产出,给平台增加更多营收。
站在用户的角度,积分的价值感是第一位,也就是积分可以兑换的东西有没有价值,是否是自己想要的,以及为了获取积分付出的时间精力成本,和积分兑换的价值是否相匹配。
在当前Web3世界,积分制主要是项目方借助代币空投预期,用于获客和吸引资金的激励工具。用户需要拉人头、交互、存入资金,赚取积分然后博取一个可能的空投机会,且这个机会不是100%确定的。
项目方通过积分机制收获的是实实在在的TVL和用户数据,估值也随之水涨船高。
加密用户0xminion曾在社交媒体表示,项目方的积分在暗示用户,来我们这里耕种吧,我们很快就会有代币了,如果你让我们的指标看起来不错,并冒险尝试我们的产品,就可以积累一些积分;有些积分不欢迎撸毛用户,但很高兴您来存款并试用我们的产品,但会将您从代币空投资格中剔除。
如近日Solana生态衍生品Drift Protocol,在推出积分交易活动数月后开启空投,但空投参考依据却并未根据积分,而是分给OG用户,早期冲着积分的用户可谓竹篮打水一场空,还有潜在的资金时间成本。
此外,现在的积分制主要是以存款或者交易量为主,这些积分的获取是基于资产数量、参与时长、资金规模和交易次数等指标,且有着一定的提款限制周期,即用户相比以往空投形式需要更高的时间和资金成本。
以至于在积分制下,撸毛用户最终获得的空投收益可能并不比之前高,计算最终的投入与产出比甚至是亏损状态,也就是常说的被“反撸”。
社区有用户吐槽,积分制就是项目方在空投套白狼的毒药,借助积分制空投预期,吸引了一批用户和TVL,项目方的估值得以不断升高,获得更多投资,在这个过程中项目方的成本为0,即使是后来有部分空投,但这些代币发行项目方并未花费任何成本,而用户投入的是实实在在的真金白银、精力和时间。
用户最终获得的积分空投收益与投入产出比不匹配,才是积分制被诟病的根本。
另外,现阶段的项目方由于积分带来的大规模私募和高FDV空投模式,使用户最终获得的空投代币总价值远远低于预期,上线代币便跌跌不休,最终收益算下来,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围绕积分制衍生出的生意经
正因为是“空手套白狼”的游戏,而且有成功的案例在前,对于项目方来说,积分制依旧是值得尝试的手段。
去12月,Pacman推出的质押网络Blast采取积分激励策略,通过一系列邀请用户裂变手段与明牌空投的积分系统激励,协议上线1天TVL就突破了1亿美元,三个月内吸引了高达23亿美元的巨额资金,Blast正式开启了积分制热潮的序幕。
越来越多的Web3项目开始加入采用积分奖励的大军中,纷纷推出自己的积分Points激励运营增长策略,用户通过参与指定的一些任务就可以获得积分,而积分越高后面获得空投的概率和数量将会越大。
如Layer2网络已发币项目Arbitrum、Starknet、及未发币的Scroll和Linea等;Solana生态内的交易所Backpack、衍生品Drift、AI产品io.net;比特币生态Layer2网络B²Network、BounceBit等;而Eigenlayer再质押概念的兴起,更是把积分制的热度推至新高潮,围绕着挖Eigenlayer的积分为核心,Renzo、Puffer Finance、Eigenpie、Swell、KelpDao、Ether.Fi等再质押项目展开了积分套娃大战,可双挖或一鱼多吃等。
今年2月The Block就曾报道,市场上已有14个项目发行了超1115亿个积分。
在积分的炒作热潮下,部分项目方看到了创业的机会,衍生出了专门的积分交易平台、第三方积分设计等积分金融PointFi产品。
4月,加密KOL@MrBlock发文提示,积分市场会是下一个代币市场,提醒用户不要错过。
去年12月,积分交易OTC市场Whales Market建立,支持用户将其赚取的积分以点对点方式进行交易,解决了积分如何定价问题。
如Blast积分现报价为0.00009美元,Eigenlayer代币上线前的积分价格为0.198美元,BounceBit的积分价格为0.012美元。
根据Dune数据显示,截至5月10日,Whales Market平台已完成地交易量约1.1亿美元,用户数超3万人。
目前,积分交易平台还有Michi Protocol、PointMarket、以及将积分未来收益代币化的Pendle等产品。
还有针对积分设计的第三方产品,如链上积分管理工具Stack,在3月完成由Archetype领投的30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Web3声誉平台Trusta Labs也正在着手构建公正可审计的第三方积分平台,让有积分需求的项目方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发布自己的积分等。
积分交易市场的出现,使得用户获取的积分能得到价格发现,再结合项目明确的积分获取制度,能够预估出大致的潜在收益率,使用户也可以再早期通过交易平台锁定积分利润,避免被“反撸”。
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积分制?
关于积分被诟病的规则不透明,加密用户Yelo(化名)在接受ChainCatcher表示,现今Web3领域的积分系统多为项目方自己设计和发行的,积分是链下的,这意味着积分系统项目方可以随意调整;且积分供应也可以无限量的,积分使用及兑换的方式也可以修改,即积分的最终解释权及用途都归项目方发行人控制。
链上声誉平台Trusta Labs CTO Simon也曾在采访中表示:“链下积分基于中心化的项目方数据库来统计和存储,确实存在不良项目方在虚假账户,虚假积分上进行老鼠仓的可能。同时,整个积分发行总量,后续Token兑换比例和方式也从未像TGE那样确定和公开。”
针对这个问题,可以通过积分上链或者第三方监督平台来实现,从而使系统中积分的总分配以及分配方法的历史记录变得透明,现市场上已有积分上链产品,如Stack可以将积分以ERC20方式上链,支持溯源每一个积分分配数据等。
他还强调到,项目方在设计积分系统时需注意对不同的奖励行为设置不同的权重,比如Blast和Eigenlayer这类纯质押资金激励式积分中,排名靠前的都是资金投入雄厚的大户,这种方式会将大量长尾愿意参与的真实用户拒之门外,未必能获得项目在社区内的广泛支持。
另外,在积分的使用场景方面,加密用户Nancy(匿名)在ChainCatcher本次采访中回复到,现阶段Web3实际的积分用途比较单一,除了能用于博取空投,兑换代币外,没有任何其它可使用的场景。在Web2世界,积分有多种用途,除兑换商品外,还可以享受折扣或者其它福利等。
“Web3项目的积分是不是可以被设计用于各种类型的奖励,从折扣、产品福利,到项目的所有权、治理权,再到可以通过其直接影响收入等。”Nancy建议道。
关于如何设计一个合理的积分系统,加密机构Archetype VC研究员Katiewav曾发文表示,项目积分系统的主要目标应该是鼓励产品使用,而不是鼓励积分积累。确保积分计划最终能将用户带回自己的产品生态系统,是成功启动积分增长驱动飞轮的关键,而不是鼓励积分空投这种潜在的流失用户行为,将积分直接转化为产品的优势,帮助产品反馈、改进和测试特定功能才是长久之路。
她举例道,社交平台Farcaster Warps就是一个例子,在该平台上获得的积分可以用作送给其他用户的礼物,或用于平台内购买NFT时打折,积分的这种明确使用场景降低了投机者参与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