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RWA不是“倒退”,而是“回正”
这一两个月,很多人把香港的“降温”读成“暂停”。但如果把镜头拉远,会发现它更像是把电网重铺:从早期的“泡沫躁动”,回到“资产上链”的金融正轨。我们把这条路叫作“回正”。核心变化只有一句话——把RWA代币化嵌入真实金融与产业,而不是让它游离在监管之外。

(AI生图)
一 “数字资产宣言2.0”:把代币化还原为资产与工具
宣言2.0的关键词,不是币,而是基金、信托、黄金、港股、税制、二级市场。这串关键词背后,意味着香港正用熟悉的金融语言重新定义代币化:
基金/信托化:货币基金、结构化票据、REITs 通过信托形式上链,代币对应明晰的受益权与信息披露,避免“壳化”“空心化”。
税制对齐:从“申购赎回时代”迈向“转让时代”,对代币化基金的转让安排、印花税与利得税豁免逐步参照传统基金,直接为合规的链上二级市场“开闸”。
场景回到仓库与交割:LME(伦敦金属交易所)已将香港纳入全球仓库网络,官方鼓励在仓储与实物追踪中应用代币化与链上溯源。黄金代币化不再只是“符号”,而是“仓单+清算+交割”的组合拳。
资产与工具更广:从黄金、有色金属、农产品,到信托、指数、港股的代币化,说明香港把RWA代币化当作工具箱而非投机场。
一句话总结:宣言2.0把“链上表演”变成“金融工程”,让RWA成为香港金融市场的新底层设施。
二 华夏数字资本的RWA 2.0:金融结构×产业飞轮×全球资金
香港的RWA 2.0这次不只是“把资产搬上链”,而是“把金融结构、产业生态和跨境资金”同时装上发动机。
金融结构
多形态载体:信托基金+结构化票据+证券型代币(ST),同一底层资产可对应不同风险/期限层,适配资方偏好。
港股代币化+稳定币:把港股做成可链上转让的合规产品,叠加港元/人民币稳定币做结算与抵押,打通“链上交易—传统价格发现—跨境清算”。
R股联动/币股联动(数字财库):让企业“股份-代币-自有稳定币/金库资产”形成联动,治理与市值管理迁移到链上可审计的Treasury框架中。
产业飞轮
黄金三地联动:迪拜定价与认证、香港清算与交割、深圳水贝加工零售回收,形成“矿—仓—炼—投—交—零售—回收”的闭环。
交能融合(EV/光储充):把充电场站到单桩都资产化;新能源出行车队经营权、充电电量现金流、碳积分、绿证,统合进链上资产池,实现“投、建、运、管、付”一体化。
有色金属(铜铁铝等):结合仓单+追踪+质押,让上游库存与中游贸易的融资更透明、更可流转。
二级市场连接:参考“内外盘”机制,连接头部合规交易所与主流稳定币平台,做跨市场的流动性枢纽。
全球资金
三 黄金是最好用的“示范田”:政策牵引+产业穿透+金融清算
香港的黄金RWA叙事,不再停留在“买金条”,而是“建市场”。
仓储与交割:LME把香港纳入仓库网络,政府鼓励代币化作为仓储识别与溯源标签,提升库存融资的可审计性与周转效率。
清算系统与互联互通:提出建设黄金中央清算系统,邀请上金所参与,为“沪港黄金协同”铺路;国际板已在港设立境外交割仓并推出在港交割合约。
产能与产业链:推进在港精炼与与内地“来料加工”,把“矿端—炼端—仓端—交割端—零售端—回收端”串成可量化的现金流网络。
产品与投资者接入:支持代币化黄金投资产品与公募黄金基金,完善个人与机构的投资工具。
黄金之所以适合作为RWA抓手,是因为它兼具全球定价、强流动、强监管对接三要素,能把“RWA的理念”迅速变成“可交易的市场”。
四 稳定币:从“支付工具”升级为“产业清算层”
香港的下一段增量,很可能来自资产抵押型稳定币——尤其是黄金稳定币、能源/电力稳定币。
用途升级:从“钱包里的货币替代品”,升级为“跨境清算与抵押层”。当RWA资产可抵押,链上资管与二级交易便有了“统一度量单位”。
RMB 场景:以人民币计价的RWA与港股代币化,在香港更具操作空间。它既能承接中资资金与产业链,也能服务“一带一路”的跨境结算。
监管要义:合规稳定币的本质是“资产池+风险隔离+兑付机制+穿透式审计”。RWA 2.0强调让“币的信用”回到“资产的信用”。
五 不是“是否倒退”的问题,而是“谁顺势回正”的问题
“倒退论”盯着的是泡沫期的表面繁荣;“回正论”看到的是监管、税制、市场基础设施在重构。我们用一个对照表,来把两种叙事摆到台面上:

结论很直白:香港不是撤退,而是把步伐从“短跑”调成“马拉松”。
六 政策加码:两份新通函把“连全球+上更多”落地
最近香港发布了两个通函,
1. 共享流动性通函:把香港挂单册连到全球“兄弟平台”
允许做什么?
持牌平台可与其全球关联平台整合订单薄(orderbook),合并为一个综合流动性池,实现跨平台对盘与成交,目标是提升市场效率、加深流动性、收窄价差、优化价格发现。
合资格对象与合规边界
交易与结算机制(核心是“可结算的流动性”)
建立共享订单簿规则:交易前/后流程、预缴、指令、结算、违责管理、参与方权责,且对关联方和指定托管人具约束力并可强制执行。
全额预缴+交易前校验:仅接受结算资产已在指定托管人处冻结的指令。
引入DVP(货银两讫)并设置日内+日终结算,将“未结算风险”压到上限内;对链上拥堵、冷/热钱包切换、法币假期做制度化应对。
在港设立客户补偿储备金(信托)并配置盗窃/欺诈/挪用等保险/补偿安排。
统一市场监察与数据直通证监会:对关联方采用一致的监控模型、预警与处置流程。
零售保护:向零售开放需充分披露并让客户明确选择参与;共享挂单须事前书面批准。
对RWA 2.0的直接意义
价格发现更“全球均衡”:RWA代币(黄金、有色、港股代币)的点差和滑点下降,做市资金效率提升。
跨市场对冲与套利可用:黄金RWA可联动DMCC/HK/水贝的现货与链上仓单价差,结合稳定币抵押+现货交割做组合策略。
硬约束促“硬功夫”:DVP、预缴、托管、补偿金与统一监察,倒逼仓单真伪、清算穿透、资产保全做到位,契合我们“仓储—清算—交割—税制先行”的基建路线。
2. 产品与服务扩展通函:上线更多产品,移除“12个月”门槛(有条件)
上新节奏的关键改动
专业投资者(PI)端:取消虚拟资产(含稳定币)12个月往绩要求;平台需尽调并充分披露“小于12个月”风险。
零售端:其他虚拟资产仍受“12个月”要求;但持牌稳定币发行人发行的稳定币可不受12个月限制直达零售。
代币化证券/数字证券:本就不适用12个月规则,继续执行穿透式信息披露与转让限制。
分销与托管范围的扩容
对RWA 2.0的直接意义
发行更快:PI 端不再受“12个月”束缚,黄金/有色/EV 场站现金流等新类型RWA可更快纳入上线,形成首发—做市—融资的连续动作。
零售闸口打开给“持牌稳定币”:为黄金稳定币/能源电力稳定币提供零售层面的合规路径;与“资产池+风险隔离+兑付审计”模型结合,成为跨境清算与抵押层。
一站式“分销+托管”:持牌交易所可合规分销代币化证券与相关产品,并可平台外托管,把港股代币化+指数/票据+RWA仓单打包为组合型资产对接机构与家办。
资金体验升级:专业/机构投资者在单一入口完成一级分销、二级交易与托管,更方便落地R股联动/币股联动(数字财库)。
3. 这两份通函如何“增强”前述三条主线?
共享流动性把香港价格发现直接挂到全球深池;黄金/有色/港股代币的国际价差更快吸收,RMB/港元稳定币清算场景更顺滑。
DVP、日内/日终结算与补偿储备金,为黄金仓单与代币化清算提供制度抓手;与黄金中央清算系统愿景天然耦合,有助把香港做成全球仓储与交割的区块链样板。
小结:两份通函与RWA产业闭环的“对位关系”

七 从政策到落地:RWA2.0的实操路径

这张图的目的不在“面面俱到”,而在“抓主线”:“资产—设施—清算—资金”四步一体,形成可审计、可融资、可交易的闭环。而实操路径需要有以下关键:
-产品节奏:先走PI通道的“12个月豁免”与代币化证券,做出黄金/有色/EV现金流的结构化首单+二级做市,再逐步打开零售持牌稳定币场景。
-流动性工程:申请共享挂单,配套统一监察+DVP+储备金与日内结算流程,把跨池做市参数做成制度化SOP。
-清算与托管:用“平台名义信托账户+关联实体平台外托管”的组合,打通仓单/票据/指数/稳定币的账外与账上转换。
-资金组织:联动中东基金/家办与内地产业资本,按“资产池(仓单/合约现金流)→结构层(优先/次级)→清算层(稳定币/港元/RMB)”三层法组盘。
八 行动建议:把“回正”变成“优势”
对政府与监管
继续推进代币化基金转让的税制明确化与跨境互认,提高二级市场的可预期性。
加速黄金中央清算系统与仓储代币化标准,把“货真价实”的基础设施做成国际样板。
在稳定币上实行“白名单+全披露+托管审计”框架,给产业稳定币明确的牌照路径。
对机构与平台
以信托/结构化/稳定币三层结构为抓手,优先做现金流明确、库存可核验的品类(黄金、有色金属、充电站)。
推动币股联动/R股联动的市值管理与数字财库治理,把“可审计的链上财库”做成企业数字金融的标配。
连接中东资金与内地产业,用真实资产与合规结构接住“高质量流动性”。
对产业方
香港的真正跃迁:从“交易所的城市”到“资产数字化的港口”
当RWA代币化成为真实资产与真实现金流的新界面层,当稳定币成为跨境清算与抵押的新底层,香港的角色自然会发生变化:不再只是一座热闹的交易所之城,而是全球RWA的集散港、清算港、标准港。这不是倒退,这是归位;更是一次在制度与产业双重赛道上的升级换挡。
华夏数字资本的判断很清晰:谁先把“回正”做深做透,谁就握住了下一轮国际数字金融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