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刘教链
距离比特币产量减半还有大约10天。隔夜BTC(比特币)摸到了7万刀,但显然尚不足以维持该高度,便复又跌落下来。目视盘面,一个震荡收敛的楔形正在形成。上沿是,3/14 73.7k - 3/27 71k - 4/8 69k;下沿是,3/20 60.7k - 4/3 64k;上下沿收敛相交的位置,目视粗估大概就是在减半日(4/18)前后,高度68k上下。这是一个对称楔形。技术分析告诉你,上升楔形变盘下跌,下降楔形变盘上涨,对称楔形变盘可涨可跌。遂知技术分析之无用。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曾有读者问教链:比特币可以无限细分,因此它根本就是无限量的呀,一点儿都不稀缺。
教链试图简单解释:比特币总量上限只有2100万枚。
但是,这个解释并不充分。
完全可以反问:地球上的空气也是总量有限的,为什么空气就不稀缺呢?
甚至,我们还可以设问:SHIB的总量仅有1000万亿枚,那么SHIB是不是也是稀缺的,甚至和比特币的稀缺并无区别呢?
如果我们引用S2F(存量增量比)硬度模型,说,空气可以大量循环产生,所以它的S2F很低,因此并不稀缺。
那么,BTC也可以通过手续费的形式循环再生产,是不是意味着使用让比特币变软,而囤积不用才能让比特币变硬呢?
更进一步地,把这个模型套用到SHIB的头上,我们会发现它的存量是100%,而增量是0,因为它是一次性铸造出来、投放市场的,那么岂不是SHIB(以及几乎所有一次性铸造的模因币)的S2F硬度等于无穷大,远超比特币?
稀缺和总量有限真的可以划等号吗?看起来是值得怀疑的。
教链又想起来,上古时代,就有人如此质疑比特币的价值而这样说:如果我拉一泡屎,这世界上独此一泡,那么是不是也很稀缺、很有价值呢?
而如果你试图用经济学上的可替代性来驳斥这个观点,指出:别人也能拉出和这泡屎没有区别的许多泡屎,所以这泡屎并不稀缺,也就没有太大价值。
那么此质疑者就会反问:别人也可以轻易复制一份比特币的代码并制造出和比特币没有什么区别的数字货币出来(比如莱特币、狗狗币甚至BCH等),那么显然,比特币作为数字货币的一种,一点儿都不稀缺,因为就像那泡屎一样,比特币的性质,狗狗币等山寨币也都具备呀?
经过一系列的思辨,我们回到了最根本的概念问题:什么是稀缺(稀缺性)?
维基百科告诉我们:「稀缺性(英语:Scarcity),又称为稀少性、匮乏性,是经济学中的基本概念,意思是个人或社会的资源供应无法满足人类的需求。」「稀缺性的反面是丰富性、富裕性。」
「稀缺性是一个相对概念,它的出现不取决于需求或资源本身的多少,而是两者之间的比较。当资源少于需求,稀缺性便会出现。若以供需模型来分析,当一件商品价格为零时,且供给量少于需求量,则该商品存在稀缺性的问题。换而言之,我们使用这个词来描述某一种东西时,表明了它供不应求。」
「由于稀缺性的存在,人们必须作出选择,选取价值较高的选项,放弃价值较低的选项。在放弃了的选项中,拥有最高价值的一个,称为机会成本。在市场中,这成本就是价格。」
「存在稀缺性问题的商品,称为“经济物品”。相反,没有稀缺性问题的,则称为“免费物品”。」
很显然,意思很明白:稀缺是相对的。总量有限不一定稀缺,还的看需求的多少。
但是,有网友说:任何人都可以买到他愿意买且支付得起的任意数量的比特币。
看起来,稀缺的并不是比特币,而是他的购买力。
于是问题进一步深入:什么是需求?
想要(主观上有意愿),但买不起(客观上做不到),是需求吗?
至少在市场经济的意义上,这种很难被视为(有效的)需求。
市场上的商品生产者也不会为买不起的人生产,因为这样只会招致破产。
所以到底什么是“供不应求”?一定得是想买且买得起的人数远超有限的供应量可以满足的人数,才叫做供不应求。
这样看来,比特币从来都不会供不应求。你能买得起多少,就能买到多少。因此比特币并不稀缺。
正如最初的那位读者所追问的:只要细分一下,比特币不就变多了吗?比如细分到聪(1亿分之一BTC),那么总量就变成了2100万亿了。理论上,可以无限细分,就意味着比特币总量可以是无穷大。
其实,比黄金好得多的可分性,这恰恰是比特币的优点之一。
教链感受到了一丝丝“芝诺悖论”的味道。
在坐标轴上,从0到2100万这个区间的长度是2100万,而在[0, 2100万]这个区间内,有无穷多个实数。
当我们谈论比特币总量2100万时,谈论的是区间长度有限。而这位读者谈论比特币总量无限时,所谈论的则是区间内有无穷多个实数存在。
诡谲之处恰在于此。逻辑谬误悄然出现。
当我们谈论商品的稀缺时,我们谈论的是商品的供应量小于货币持有者手中的货币可购买的量。
作为商品对立面的货币,当商品相对稀缺时,货币就过量了。反之,当商品丰饶时,货币就稀缺了。
因此,对于货币而言,数量较少就是稀缺。我们对于货币的需求,是无限的。
比特币的发明者中本聪则干脆直接把稀缺性定义成了有限的潜在供应。他在2010年8月份的一篇帖子中这样写道:
「我认为货币的传统资格是基于一些假设的,那就是这个世界上有很多竞争物都是稀缺的,具有内在价值自动引导的东西肯定会胜过那些没有内在价值的东西。但是,如果这世界上没有什么有内在价值的东西可以用作货币,只有稀缺性但没有内在价值,我认为人们仍然会接受。(我在这里使用‘稀缺性’一词仅表示有限的潜在供应。)」
显然,这并不是经济学中稀缺性的真正定义。或许你甚至可以说中本聪在偷换概念。(但是所有伟大的发明不都是从重新定义概念开始的吗?比如乔布斯重新定义了手机……)
经过上述一番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对于比特币这种从未有过的全新事物,很多十分简单的问题都变得无法简单回答,而是应该反问概念的定义。
A: 比特币稀缺吗?
B: 什么是“稀缺”?